尤三姐1963

主演:童芷苓 王熙春 黄正勤

导演:吴永刚

类型:爱情片

年代:1963大陆

    猜你喜欢

    • 陪睡男友:我和..

    • HD

      一生一世

    • 极度隐私

    • 超清

      困在爱中

    • HD

      新奥林巴斯

    • BD国语中字

      车震陷阱

    • 正片

      机器人总动员

    • 情书(1999..

    • 更新1080P

      傲娇千金惹人醉

    • HD国语

      巫山云雨

    荀慧生的《红楼二尤》,讲尤三姐爱上柳湘莲的心理活动,就是《思嫁》中的一句话,“你看他雄赳赳一表人材”。到了改编的戏曲电影《尤三姐》,也是一句话,却是“那失路的英雄别具悲怀”。改得好。
    这别具悲怀的英雄,说的是《宝剑记》中的林冲,也说的是扮林冲的柳湘莲。还有一层意思,柳湘莲的戏演得好,不仅形似神似,还把人物的内心情绪展示出来了。
    从三姐的角度讲,她爱柳的一表人材吗?当然爱。但她更被柳的表演打动,继而爱上了他在戏中的艺术表达。她深受英雄末路的悲情感染,甚至坚信戏中那人,是林冲,也是柳湘莲。这不单是欣赏到了表面的技巧,扮相如何,身上如何,唱腔如何,规矩如何,还欣赏到了戏剧最让人痴迷的部分,里面的感情有没有,够不够,能不能抓人。
    都说演戏的是疯子,看戏的是傻子。一场完美的戏剧,既需要一位好演员,也需要一位好观众,这样才能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,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尤三姐看戏中的柳湘莲,我看戏中的尤三姐,这也就恍恍惚惚,云里雾里地入了戏。但演戏的人,多还需保有三分清醒,纯以个人感情投入,绝难把戏演好,总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,在演的同时,站在外面观察自己、调整自己。而看戏的则不然,看戏的不是批评家,是享受家,越是投入,越是痴,越能受感动,特别是在悲剧中,仿佛那些流下的泪水,把灵魂都洁净了。换句话说,演戏的可以装疯,看戏的最好真傻。
    三姐真傻,这是个一向聪明,也自认为聪明的,她的痴傻也就特殊致命。她无疑是善鉴赏的,也是感受力丰富的,她有一个艺术的人格,在这点上,与柳湘莲的艺术人格有了共鸣,她对他的爱,首先表现为艺术性的爱。同类艺术的爱好者,总是特别容易亲近,乐手之间、画家之间、诗人之间…那些爱到发疯的例子也太多。其次,她还爱他通过扮演林冲展现出来的人格。自己没有的感情是演不来的,林冲与柳湘莲,在那天的戏台上,本是一而二,二而一,柳湘莲扮着林冲,也是把自己,从情感上演了一回。这样一个英雄,这样一个落魄,怎能不惹人同情恋慕呢。后来三姐在《明贞》一折中说起他,就是“天生就侠骨与柔肠…照人肝胆不畏豪强”,这种怜惜,本也是爱的高境界了。但还不止于此,柳湘莲即为失路的英雄,尤三姐何尝不是落难的美人。她不仅美,还颇为敏感、富感受性,性格聪慧,兼且果断刚强,堪称扫眉的英雄,竟也落入这般田地,寄人篱下,饱受屈辱。由此生出一种的惺惺相惜,不仅是美人爱英雄,也还是英雄惜英雄。这才有了后文中的“他再不愁高山流水知音少”云云。
    这种知音之爱,才是《红楼梦》中最高层次的爱。《红》中并没有展开描写尤三姐与冷二郎的故事,也较少敞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,这是写实主义的,只把日常能看到的言语现象写出来,日常不能知道的,读者也要慢慢咂摸,就像在生活中,没有直来直往,都要猜来猜去,那人却安着个什么心?只有一次特重写了林黛玉听壁根之后的小心思,即“我素日认他是个知己,果然...”我的心,他的心如何如何,又乱成一团麻。这里突显的“知”爱,才是《红》书中的情爱之至。这传统由来已久,《论语》讲“患我之不知人”,《人物志》讲品鉴人物。俗语讲“知人知面不知心”,如何了解他人的志意、品德,乃至才识机趣,本是伦理和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,涉及到人与人的结交,乃至国家行政的选材任能。萍水相逢,你我虽无任何利益瓜葛,非党非私,只这一份知道,在古人看来便弥足珍贵。所谓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看得不可谓不重。如果说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“知”是熟知,因熟惯,而亲密,而起了“求全之毁”,他们之间相互知道对方的喜好品性和小心思,只在爱不爱,以及爱得专一否上隔了一层窗户纸。特别是宝玉对黛玉,初见就是“好生眼熟”,再后来是“即熟惯,难免比旁人亲厚”,还对黛玉说“你先来,她后到,我岂有为着她而远了你的道理”…而黛玉总是不满意,她不要因为熟悉的爱,她自认了解宝玉,也想索要同等的“知”爱。而尤三姐对冷二郎,更是赋予了知音之爱。古人特重知音,是认为艺术比语言更能表达心灵,特别是音乐艺术,闻弦歌能知雅意,孔子抚琴见别于阳虎,诸葛亮以泰然自若的琴音退敌,大将军下马为素不相识者吹奏《梅花引》,更有夜奔的文君,绝弦的伯牙。
    在《尤三姐》的情节设计中,三姐自认做柳湘莲的知音,在《红》原著中虽未挑明,显见得也是,她绝非全凭外貌选中柳湘莲,否则何以不选宝玉,总不会是为了赌气不嫁贾家人。贾母著名的文艺理论,也最反对编派女孩子见了一个清俊男子,便想着托付终身,三姐虽不是大家闺秀,也是相当有追求和见地的。如果不去考虑《红》的宿命神怪理论,“知音”倒是很合理的解释。(在我看来,神怪论恰正是一种写实,现实生活中,人们对不可解之事,不也是如此安上个累世因缘,上天注定吗)
    但悲剧也由此萌芽。他固然从此后不愁“高山流水知音少”,她却未必不会“对月临风形影单”,她固然愿意齐眉举案,洗手做羹汤,他却未必愿做那与之画眉的人。三姐傻不仅傻在一往情深,更傻在天真的自以为是。
    女孩子总认为熟悉不是爱的保证,难免过熟了生厌;外貌也不是,总有更美的,总有更新鲜的;精明干练不是,谁都有失手的时候;富有也不是,富了还想再富;缘份更不是人能把握…而知音却是如此稀罕,倘若有人因为知道我、了解我的与众不同、独一无二之处,继而爱上我,这种爱才是牢靠的,不会随着外物或她人转移。文艺女青年或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更是病入膏肓,她认为自己的所长,也便能够成为自己被爱的理由。她们还会做同理反推,我即做了你的知音,知你爱你与众不同之处,你如何能不宝爱我呢?黛玉作如是想,三姐也作如是想。这却是想差了。
    男方是不是同样想呢?知己是知己,妹子还妹子。张爱玲爱胡兰成知道自己,可胡兰成同样知道小周洗衣服洗得干净。他们要娶回家的本不是知己,这是个认识上的错位。知己可以外面找,同性也好红颜也好,不一定放在家里。最基本的要求:看得顺眼,心眼好不胡闹,老老实实过日子。稍微高级一点,要:年轻漂亮,带出去有面子,贤惠能干,一加一大于二,过好小日子。柳湘莲当然眼界已很高,只求个:绝色。当然还有贞洁,不过,这在故事的最初,几乎是无需点明的常识背景,是以柳湘莲在定亲时都没想到,因为这条件太基本太基本了,就好像如今相亲的,大多也不会问及带没带着孩子。在我看来,对贞洁的要求与其说出于本能,毋宁说出于面子。男人总是太合群,具有极高的社会化情结,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,特别是男性友人们的看法。他们最不愿意罔顾社会伦常,使自己丢脸,而戴绿帽恰恰是最高耻辱之一,像柳湘莲这样的“英雄”怎么能忍得?
    对他们来说,圈子里的朋友兄弟才称得上知己。贾宝玉对外面的朋友是“为这些人死了,也值得的”,但对黛玉却是“你死了我做和尚去”。那冷二郎,可不也是做了和尚去了?而那些女孩子们,却纷纷为这份知己之爱死去了。当然他不是不可以为她死,只不过主旨不在于死,做和尚是情欲上心灰意懒的象征说法,是我的爱情随你而去,爱与欲求的能力也随你而去,我做和尚吧。
    这是一方面,但另一方面,对他们来说,爱之所起也不在于生生死死,知不知己。对于他们来说,或许真不知道为什么就爱了,正是爱不知所起,没有值不值得,也不问是否知己。宝玉对黛玉是由一开始的“好像在哪里见过”,到处处回护、疼爱,甚至各种夸赞,很难说是认真的有多么欣赏,却就是要这样做,就是要讨她开心快乐。而柳湘莲见了三姐一死,放声大哭也只是赞叹,果然好一个绝色,又是这样节烈的贤妻,只是这样而已。这种爱,是把女方作为自己身边的重要角色,作为自己人,甚至作为自己的一部分,但不是作为最具特殊性的知音。他不会超越一切现实条件爱上你的灵魂,你也不知他的爱有何凭证,能维持多久。或许一纸婚书才是女孩子唯一能握在手里的东西,爱却是握不住。所以,他愿意娶,愿意履行丈夫的责任,就当是爱了吧,再无其他。
    最后不得不说的,是尤三姐的自杀。她是胡闹赌气,因为得不到所要的人才死的吗?她是骄傲任性到这般程度,被退了婚失了脸面就要寻死吗?她是一哭二闹还不行就上吊抹脖子的泼妇吗,看看她对付贾家兄弟的劲头,也有这个可能。但她最终寻死,还是死于抱定的傻念头。“数年幻梦竟成真”,她爱他很久了,一开始或许还有点真实,但到后来,就越来越出于她自己的幻想,把那些美好的品德,在长久的幻想中,不断以他为中心得到加固、美化,以至于和他整个人的音容笑貌融合在一起,愈发觉得他长得好,也由于这一副好形象,愈发觉得他内里的好品性是实在的。这互为知音的念头,也就愈发强烈。演戏的人只负责展示的部分,却可使不同观者获得不同的感受,得到许多知音,他不能都知道,更不能一一回报以相知。柳湘莲演戏是如此,他所追求的妻子也并不要知音,三姐却单方面的认定了这层罕有的知音关系,甚至要以一己之力证明这是真的。她的智已经到头了,所剩唯有勇。他不会娶她,而不娶她,就永远不知道她的清白,不知道她的种种。她也更没有解释的可能,纵使终生不嫁,念佛吃斋,安知不是名声太坏嫁不出去呢,又安知不是自悔从前的放荡呢?苦苦哀求不是三姐性格,冷二郎冷起来,也是不吃这套,更何况,他咬定了女方如此倒贴,一定更有猫腻,求能求出什么来?也只有通过死来证明贞烈,也证明这知音之爱,的的确确是真的、是有的、是与众不同的深切的。唉,只有叹叹。
    这戏改得好,原来的太单薄,也不符合女孩子的心理,事实上,没有哪个女孩是见了一个人长得帅,就此爱得要死要活了,不知这是否男性心理。但女孩子,她们总是在当时的情境中,为对方构想一整套美好的人格,并在今后的相处中不断证实、坚定这份信念,如果最终有好的结果,那就叫一见钟情了。黛玉的幸运也正在与得以近,尤三姐的知音之爱固然高洁,却是幻想多了。
   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,爱上了自以为是的知己,觉得遇到旷世奇缘,有了人生真爱,甚至能纠结个十年八载,耗尽心力,几乎也快死得了,但那一位未必要找这样的真爱,甚至未必觉得你的了解是对的。反观自照,如果一个人爱你爱得要死,因为你看起来很精明,他也以为你真精明,并爱你的精明,可你自己知道自己绝非如此,那你心里能舒服吗?能坦然接受这份爱吗?必然不能啊。所以,奉劝的话,就是痴情固然美好,但世界很大,还有其他美好事物值得追随。在我们的文艺教化中,已经把痴于爱情摆在了很高的地位,也过高的赞誉了这种“真爱”,以及痴情的人格,典型的如《红》,还有许多古典戏剧作品,皆如此。现在的流行音乐就更别提了,除去情情爱爱之外的题材很少。可本来无需如此,特别是善于情痴的女孩子们,本来无需如此。即使有真爱,也不是万金油,和拯救一切的灵丹妙药,即使有…

    最新最全的韩国情色电影和韩国三级片免费在线观看
    Copyright © 2022 七七影院 www.77tv.net